信宜市镇隆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 课题:7、《谁是最可爱的人》讲学时间:年月日 班别:姓名:主备人:谢人望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研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家里珍藏着一个搪瓷茶杯,上面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见文图) 这个茶杯是我的父亲参加抗美援朝的纪念,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父亲去世后,处理他的遗物时,我弟弟说:“这个我要!”于是茶杯被他“抢”去了。 为什么把人民志愿军叫做“最可爱的人”呢?这都是因为魏巍的一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文发表后,就把志愿军叫做“最可爱的人”了。可见此文影响之大。 欣赏抗美援朝的图片,包括:美军在仁川登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板门店签字停战等。配音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二、预习导学 1.字音字形 军隅里()摁倒()掰断() 淳朴()过瘾()豁亮() 憋闷()坚rèn()谦xùn() fù()灭 三、整体理解(课文的体裁是--通讯) (一)课文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填表: 1.事例:,精神:。 2.事例:,精神:。 3.事例:,精神:。 作者谈本文为什么成功:我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二)这三个典型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分哪几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文的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研讨 (一)阅读课文开头部分(前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两个冒号,它们各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自然段后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赞扬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崇高境界。 三个事例分别照应第三段结尾的四个排比句,请指出其照应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松骨峰战斗”一段。 1、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2、最能概括松骨峰战斗的特点的一个词是:。 3、“匆匆”、“很低的”、“光光的”、“小”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敌人“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一段。 1、划出本段的过渡性语句。 2、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3、本段的动作描写具体生动,表现了马玉祥的国际主义精神,请找出来,然后表情朗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删去“马上“一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课文反复强调一个“摸“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反复写了烟和火,请你找出来,然后说说这种描写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是“钻”进门“跳”出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首先基础,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检测: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土,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4.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5.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有动,……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反思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85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