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巍巍连绵的大瑶山间,金秀瑶族自治县海拔多的米香草岭远看没什么神秘,但“金疙瘩”藏在林下。

前些年还在广东打工的90后李富权,如今回到金秀,带着乡亲们开辟千余亩林地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他说:“尽管收成慢,但我们不愁卖。”

从大瑶山山腰上的金秀县,开车西行4.5小时,海拔骤降,来到处于盆地的忻城县。

“不愁”也是忻城县蚕桑种养户蓝利香常挂嘴边的话。在她家中,科技员通过远程视频系统指导她养蚕。她说:“什么时间该注意些什么,有人实时提醒,不愁养蚕没技术。”

从山上“不愁卖”,到山下“不愁养”,同源于“山海协作”的力量。在粤桂协作对口帮扶中,茂名市的茂南区、信宜市分别对口帮扶来宾市的金秀县和忻城县,越来越多的茂名“最优资源”正在赋能来宾特色产业发展。

大瑶山里“粤”味浓

金秀县桐木镇“金秀·幸福里”安置小区居住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从生存条件恶劣的山乡搬迁至此。

由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建成的“幸福里”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成立“幸福里”劳务队。搬迁前曾为找不到生计发愁的80后赖发官,成了领着居民承揽周边农活的队长,如今队伍扩充至多人。他说,“只要勤快、不挑,就能赚钱。”

离小区不远,粤桂协作扶贫车间正在“满负荷”运转。3楼广东煜城科技有限公司内,60多名工人正在缝制玩具公仔牛仔裤。“订单已经排期到明年春节了。”生产线主管陈月梅说,“我们还要增加工位,继续招工。”

金秀森林覆盖率达87.51%,林下种植瑶药是其特色产业。三年来,茂南共投入扶贫协作资金万元建设了金秀大瑶山中草药育苗基地,并实施贫困户种植中草药奖补项目,扶持贫困户种植中草药多亩。

中药材能否销出大山,直接关系扶贫成效。茂南籍企业家创办的大参林医药集团与金秀县签订中药材购销协议,对取得地理标识的道地中药材,以高于市面价格收购,让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吃下“定心丸”。人们称赞:“茂南把自己最好的企业引进大瑶山,足见诚意。”

金秀县是中国第一个瑶族自治县,单县城就是一个4A级景区。当地正在开发的世界瑶都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由茂名籍企业家投资13亿元建设,目前已投入2.86亿元。

随着粤桂扶贫协作深入开展,金秀来了一批又一批广东客人,“粤”字头的车辆越来越多开进了大瑶山。三年来,金秀共接待广东游客近万人次,旅游总消费逾24亿元。

蚕宝变成“金元宝”

素有“桑蚕之乡”称誉的忻城,全县桑园面积25.82万亩,在广西排名第二,是贫困户产业收入的主渠道。今年初,在信宜对口帮扶忻城的协作中,利用粤桂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投入万元引进校企合作成果,建起了占地8.6亩的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

走进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自动清洗桑叶机、自动喂蚕消毒车、半自动快速取茧机、全自动水帘空调……科技养蚕的影子处处可见。在蚕农家里,则装有实时监控、室温监控等设备,专家团队通过“智慧云”平台随时察看和指导蚕农的养蚕流程。

“示范基地主要培育1至4龄蚕,提供给农户的全部是标准的4龄蚕,成活率提高至少30%,他们带回去只需要饲养9到10天即可结茧。”六纳村第一书记吴桂彬说,标准化新技术让蚕茧质量提高一倍以上,每多养一批还可多挣一两千元。

科技赋能养蚕成为了粤桂扶贫协作的精准选点。经反复评估、论证,投入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在古蓬镇上浪村建立覆盖面更广的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未来,忻城计划全县整体推进标准化、企业化的养蚕模式。

忻城地处石漠化地区,在忻城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形成了近户2万人的大规模集中安置区。大量搬迁群众的就业备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8599.html

------分隔线----------------------------